本报天津采编中心融媒体记者赵国庆蔡文财崔德会柳大勇
年的春节,适逢返乡高峰,新型冠状病*感染性肺炎以迅雷之势蔓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外科ICU*支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5名*员及4名入*积极分子都第一时间向院*委递交了请战书,并做了人员的合理安排。以科学的方式、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肆虐的疫情,以抗击疫情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抗击疫情、奋不顾身、恪尽职守的赞歌。
领导带头作表率,担当实干抗疫情
随着疫情的快速扩散,2月13日,天津市卫健委抽调了15名重症医学、呼吸和心血管专医院,医院外科ICU*支部书记、科主任翁欣主任作为5名重症专家组成员之一医院,可是其爱人作为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在大年初二已开赴武汉了,他这一进红区家里的三位80多岁的老人(自己的父母和岳母)就无人照料。
对此,他并没有向组织反应存在困难,接到通知的当天晚上他就及时给两边的老人送去了一些蔬菜和粮食以作储备,医院。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作为重症医生有责任到一线来;面对国家有困难,我作为共产*员更要有担当去承担起这个重担”。这就是一名共产*员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抗击疫情,巾帼不让须眉
“作为一名*员,一名临床医务工作者,为了捍卫人民健康,我申请加入发热门诊一线临床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责任与义务。”这是医院成立发热门诊后收到的一封请战书,其作者就是外科ICU*支部一名普通*员-于春玲。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员于春玲和入*积极分子李媛媛没有退缩,而是逆势而上。
医院的最前沿阵地,是发热患者最集中的地方,发热门诊护士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发热病人的登记、预检分诊,给病人采血、咽拭子检查、输液等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近距离接触病人,甚至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不但工作强度大,而且风险高,不能有任何疏漏。而在厚重的防护装备及护目镜的包裹下,穿刺采血比平时要困难了几倍,为了一次成功穿刺,要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入*誓言,用爱心彰显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用无私奉献抒写了别样的巾帼风采。
我志愿申请上一线
他是天津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当医院发出援鄂动员通知后,入*积极分子张桢铭同志立即向外科ICU*支部书记翁欣递交了请战书,表示“我志愿申请到一线,完成白衣天使的使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勇往直前,为打赢防控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的战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帮助他迅速做出决定的还有来自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原以为会遭到妻子阻拦,没想到妻子毫不犹豫地对他说:“老公,去吧,家里有我呢!”提起自己9岁的儿子,平时乐观开朗的张桢铭不禁红了眼圈,他说:“由于外科ICU工作的特殊性,经常加班,陪儿子的时间很少,但这次儿子主动安慰我说,‘爸爸,你放心去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妈妈,不让你担心!’”,妻子和儿子的理解与鼓励使张大夫感到了些许的宽慰,可家里老人怎么办?“父亲年纪大了,就不让他担心了,等平安回来,到时再跟老人说”,说到这,张桢铭医生憨厚的笑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最危急的关头,在最危险的地方,“我是*员”这句铿锵有力的回答,成为抗击疫情最强音,是初心使命的自觉,是大爱无疆的有力担当。
EICU责任重,*员带头打前阵疫情就是战情,年2月7日17:00根据院*委部署,紧急启用EICU作为抗击疫情期间收治全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指定科室,要求2月8日零时起开始收治患者。当天,外科ICU*支部卢晋医生及张伟医生毫不犹豫递交了请战书,并被安排在EICU值班。
张伟作为外科ICU*支部支委,其大学本科在武汉就读,怀着对母校的拳拳赤子心,疫情爆发以后,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自愿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将其安排在“23人预备队”中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去前线。张伟的爱人是天津机场边检民警坚守在抗疫前线。
因为职业原因,二人是家中被感染机会最大的人员,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人,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抗疫工作,两人将孩子送回蓟州老家托老人照管。到现在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孩子了。
前方打仗,留守后方做好支援
张文正医生是外科ICU*支部最年轻的*员,由于爱人刚生完小孩,他被留在了后方,但他没有懈怠,承担起了本科所有去一线人员的联络任务,经常打电话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