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曾颁发社区规划师聘用证书。
老曾参加小区论坛。
红网时刻常德10月31日讯(通讯员蔡婷杨金蕾)“老曾,又去小区做笔记啊?”“哈哈,是啊,*府有*策,帮我们把小区改造的越来越好,我们当然要出一份力,多为小区改造想想啦!”
说起老曾,现在可是三洲驿街道大街区的“名人”。老曾名叫曾宪忠,三洲驿街道小区4栋居民,津市市自然资源局退休干部,有着多年的规划设计经验。老曾在小区改造期间,不仅自己主动带头拆除杂物间,带领小区居民无条件支持小区改造,更是担任了三洲驿街道大街区的“社区规划师”,凭借着多年的规划经验为小区改造出谋划策。
三洲驿街道大街区由、*通、棉麻、生资、财委等15个老旧小区组成,这些小区大都始建于70、80年代,因为建设时间早,缺乏系统规划,普遍存在管网老化、道路失修、绿化亮化缺乏、设施设备陈旧、物业服务缺失、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年,津市市委市*府将片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旨在通过老旧小区有机改造,补齐城市短板,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80年代就从事规划工作,这里我还不晓得情况啊,这几个小区规划我也参与过,这里都没有系统规划,小区之间道路狭窄,有很多都是‘断头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拆除居民的杂物间和部分房屋,这太难咯!我估计你们也就走走过场,搞搞‘形式主义’咯,这个什么规划师我不搞,不然住在这里的老朋友们会骂我是装样子的。”一开始,作为在大街区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住户老曾,在改造之初却对这项工作有很深的“误解”,认为街区改造只是假把式,对多次前来请他做社区规划时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他都不假辞色。
“曾伯,我们真的不是走过场,*府是下定决心了要把大街区建设得更好,请您担任我们的‘社区规划师’,是因为您规划经验丰富,同时又是这个小区的‘老人’,您站在小区居民的角度给我们提意见建议最合适不过啦。”社区工作人员每日都会来小区征求居民意见,每次走到老曾家时不仅会征求他的规划意见还会再次邀请他当“社区规划师”。
7月,街道在大街区举办了”小区论坛”,邀请了人大代表、*协委员、设计公司一起来参加。老曾也被邀请到现场,他一开始只打算坐在角落,看看这个“小区论坛”是个什么东西。随着论坛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意见,张大姐想要增加康乐养老设施,李大叔想要规划停车位,王大妈想要明亮的路灯……老曾忍不住也加入了讨论中。
后来,在看到小区居民纷纷主动带头无偿拆除自己杂物间,整个街区交通循环路线初具“雏形”,去朋友家串门不需要绕行了,大家出门买菜、上学都少“绕路”了,老曾觉得街区大改造是个好东西,开始整天在小区这里看看,那里转转,在本子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小笔记”。“到时这里可以设计一个健身步道,那里要考虑道路路面的承重,仓库是我们老津市人的‘回忆’,可以保留……”诸如此类的建议意见老曾每天都会写下,及时反馈给街道社区。正是因为有了老曾这位“社区规划师”,不仅让小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得以实现,更是搭建了一道*府与居民的沟通联系的“连心桥”。
“等小区环境改造好了,我们自己还要掏钱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大街区的居民都对老曾高兴地说道。接下来,津市将广泛挖掘优质专家资源,搭建有效平台,在街区改造中找到更多的“老曾”,通过“老曾”们的积极参与,带动老旧小区改造与基层治理工作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