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壮观津市毛里湖看冬捕,一年只此一次
TUhjnbcbe - 2022/7/25 19:38:00
小寒时节的毛里湖,属于飞鸟与鱼要感受冬天的萧索与苍凉,要到湖区去。在洞庭的盛名之下,常德津市毛里湖在湖南的知名度并不高。毛里湖,是古洞庭的一个部分,是湖南最大到达溪水湖。▽毛里湖的候鸟99条汊、99道湾的毛里湖,像被深沟割裂的*土高原一样。能够隔河彼此望见,没有船,相见要绕上一大圈。相比于辽阔的洞庭,毛里湖多了些曲折、婉约,也自多了些惊喜。每条汊都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有的汊出藠果,有的汊出柑橘,有的汊出绿茶,有的汊出桑麻,有的汊出银鱼……冬天的寒风,统一了毛里湖的“着装”和风物,小寒时节的毛里湖,属于鱼与飞鸟。▽西湖渔场一年一度的冬捕,将有有上百万斤鲜鱼被打捞上岸。最后的渔民毛里湖一年一度的冬捕,是老渔民一展身手的时候。西湖渔场农业分场的几十户居民,都是上岸的渔民。冬季来临,他们开始忙碌起来,或者在西湖渔场帮忙,或者组队前往外地的内湖、水库和鱼塘,从事捕捞,当一个“刀手”。72岁的朱方国,有60年的捕捞经验。朱方国是毛里湖世代渔民,他不确定自己是否是在湘江的船上出生,“12岁就跟父亲在湘江打鱼了,在湘江长沙段待的时间最长”。他在长沙湘江段漂泊多年,能说一口纯正的长沙话。“那时候,长沙火车站的人都很少能吃到湘江的新鲜鱼,我们打了鱼,到岸边就卖完了。梅溪湖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是高楼……”说起长沙、湘江,他像说起自己遥远的故乡。▽渔民在湖面赶鱼上岸以后,附近的渔场、鱼塘捕鱼,都会请经验丰富的朱方国。“现在老了,拉网有点拉不动”,有的邀请,他只能拒绝。西湖渔场持续二十多天的赶鱼已经结束,朱方国没有参与前期的赶鱼,渔场给他安排的是开运鱼船。怎么把整个湖的鱼集中在一起?一直让我困惑,朱方国为我们详细讲解,也难得要领。朱方国得知渡口镇哑河正在赶鱼,便带着我们前去观看。在这里赶鱼的,有附近的农民,也有与朱方国一个村的老渔民。在赶鱼这段时间里,他们就住在湖中的一个铁皮船上。▽布网我们登上铁皮船的时候,渔民们正在吃简单的午饭。“昨天晚上的大风,把铁皮船都吹到对岸去了。”一个渔民跟我们讲起前一晚的大风,风轻云淡。吃过午饭,渔民们划着小船下了河,朱方国加入其中。渔民用一大网将河面横向拦断,然后沿着横网放间隔20~30米的竖网,网在水中成多个“山”型,“网开一面”。三面都无法前行的鱼,会一路向前,离开网区。▽朱方国在收渔网放网考验渔民的功力,负责划船的艄公要让船保持直线行驶,才能保证竖网放得直。竖网出现弯曲,鱼会在渔网中打转,“鱼赶不出去”。老渔民朱方国让船笔直前行的经验,是两手用力均匀。拉网、收网是件力气活,长百米、深五六米的渔网在水中浸泡后变得沉重。在布网后一两个小时,网区里的鱼大部分会离开,“百分之八十吧”。然后,渔民收网,将横网拦在竖网之前的出口处,再沿着横网放下竖网。如此反复,鱼被一步步集中,最后被赶入湖中心或湖边的围网中,“围网有倒‘八’字的小口,鱼进入了就出不来了”。湖面宽广的毛里湖,完成赶鱼,要二十多天的时间。冬捕,一百多万斤的鲜鱼上岸毛里湖最盛大的起鱼,在12月28日开始。朱方国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在渔场吃早餐,然后下湖。早出晚归,对于老渔民来说不算什么,“在船上的时候,每天早上三点就起床了,去收网,把鱼卖掉,下午三四点出去放网。”话语间,有怀念。▽拖渔船“满载而归”七点,吃过了早餐的渔民,开船下湖。往年,西湖渔场会在白衣镇举行隆重的起鱼节,下湖前有隆重的仪式,岸上围满各地等待鲜鱼的食客。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起鱼节不再举行,不少食客还是早早守候在岸边,迫不及待的食客,甚至划船去往湖中心,采购鲜鱼。▽新鲜的鲢鱼最适合做鲢鱼汤我们跟随朱方国的运鱼船登上湖中心的铁船,来自沅江万子湖乡的“刀手”们已经开始将鱼再次聚集,两条木船分别在围网两边,“刀手”们将一根竹竿插入湖底,将底网抬起,将鱼一步步压缩到铁船边上,靠近铁船,将其中一艘木船横在网中。曾四安,是沅江“刀手”们的领队,“我们万子湖有七八个捕捞队,都在各地捕捞”。年,我们在岳阳南湖遇到的冬捕“刀手”就是他的同乡。来自沅江的捕捞队是职业的“刀手”,多常年奔波于全国各个渔场。而曾四安的捕捞队则长期驻扎在西湖渔场,“二十多年了”。他们按照鱼的重量收费,“一百斤五毛钱”。结束这次冬捕,他们迎来短暂的假期,“一月份回家,三月份过来。”。▽刀手,多来自于沅江万子湖乡鱼密集汇聚,铁船上的起重机开始启动,将有长柄的网兜放入鱼池,升起时,已是满网的肥美鲜鱼,最多的是花鲢,也有白鲢、草鱼、红尾、*尾。吊入船舱,鲜鱼进入渔民自制的“流水线”——一块倾斜的木槽,渔民在“流水线”上完成鲜鱼的分类,根据鱼的种类放入不同运鱼船。“这次起鱼要一个星期左右,多万斤。”朱方国估算今年毛里湖冬捕的产量。▽食客们已经迫不及待一个多小时,朱方国的运鱼船被装满。运鱼船靠岸时,岸边已经围满尝鲜者,争相采购。大部分的鲜鱼已被订购,直接由等候的卡车运往各地,或直接到达餐桌,或重新放入湖、塘,等待春节的到来。尝鲜者迫不及待,将鲢鱼头炖煮,用鲜美的鱼头汤驱散湖区冬季的严寒。风干鱼,寒风中的美食毛里湖新鲜的鲢鱼,最适合做鱼头汤。草鱼,小镇人更喜欢用来做风干鱼。行走小镇,我们总能看到农户门前悬挂的鱼、鸭、鹅、肉、香肠……这些风干肉类,让小镇有些年味了。湖区如刀的走地北风,成就了小镇人独特的美食。朱方国也带回三条新鲜草鱼,准备制作风干鱼。“这一看就是湖鱼,肚皮颜色比塘鱼深。”妻子刘云秀也是个老渔民,“父母种地的”,结婚之后便跟着丈夫四处漂泊,“两条木船,一条捕鱼,一条居住,遇上大风就只能在港湾里停着”。上岸之后,住进平房,种点小菜、养些鸡鸭,生活变得安稳,只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想起下河漂泊的日子。“现在年纪大了,奈不何了。”像是叹息,也像是怀念。刘云秀说自己并不擅长做风干鱼,当渔民的日子里,并不常做风干鱼,“一天捕捞几斤、十几斤鱼,到市场卖了,只够换些油米,买点菜”。她记得有一年中秋,一整天颗粒无收。在船上,风干鱼是很少做的。上岸之后,风干鸭、风干鱼倒成了家里必备的年货,前一段时间他们晾晒熏制的一条大青鱼、几只鸭、鹅已经风干,晾挂着,等待儿子、女儿回家过元旦。▽草鱼,适合做风干鱼风干鱼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剖净、用盐腌制、晾晒,腌制的时间长短,各家有各家的方法。朱方国杀鱼的手法娴熟,手起刀落,三条偌大的草鱼在他手里就拾掇干净。鱼子鱼泡,舍不得丢掉,可以作为中午的一道菜肴。鱼洗干净,就是入缸腌制。朱方国将盐均匀抹在鱼肉上,然后就剩下等待。腌制的时间,各家有各家的方法。朱方国的风干鱼,要腌制十天,“入味”,但是等到风干食用,也免不了偏咸,下锅之前往往要煮上几遍。腌制完成,只要没有下雨,朱方国就把鱼挂在门前,走地的北风和冬天寒冷地气,将鱼渐渐风干,整个冬天,也被这道美食收藏。如果遇上连天的阴雨,那就只能把鱼、肉挂在自家炉灶上用烟熏。▽湖中小洲,是候鸟的天堂。风干鱼做好,也就到了小镇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归家的时候,他们像毛里湖的候鸟一样,每年如约而至。无论他们身处何方,总会想起那个湾汊众多的毛里湖,也会想起毛里湖的飞鸟和在寒风中飘荡的鱼。候鸟:野鸭、白鹭、苍鹭最常见“十月底第一批候鸟就来了,多是野鸭和鸬鹚、苍鹭。”青龙咀管护站管护员雷志辉,是湖区最
1
查看完整版本: 壮观津市毛里湖看冬捕,一年只此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