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下大力气整治北里村制毒问题
“毒患重点村”如何蜕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丝丝细雨笼罩下的晋南大地满目滴翠,汽车穿过乡间公路,不少农民正在麦田里劳作……
“前面就是北里村了,闻一闻这儿的空气多好。”在村口写着“清除毒品祸害、造福子孙后代”的大牌匾前,山西省河津市赵家庄街道北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敬泽满脸骄傲地告诉记者,真没想到,一个有着40年“制毒历史”的村子竟会变成今天这样生机勃发、和谐发展的喜人模样。
从“毒患重点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北里村是如何实现蜕变的,河津市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日前走进了北里村。
痛下决心,根除“面面之祸”
“老宁,又来啦。”正在村口修剪苗木的村民老李,隔着老远就大声喊道。“是哩么,来看看大伙儿。”同行的河津市公安局局长助理宁英奎一边摇下车窗热情地向老乡打招呼,一边向记者介绍,北里村过去很多土地都撂了荒,村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涉毒家庭非常多,历年都有一批被抓获的制贩吸毒人员,这个村子一度“臭名远扬”。
而现在,一条条整洁的街巷,一排排崭新的宅院,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让记者很难将眼前的图景和过去的“毒患重点村”联系起来。“北里村曾是河津毒品问题的主要根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被本地人叫做‘面面儿’的咖啡因毒品在这里形成规模。”赵家庄街道党委副书记杨冬梅告诉记者。退休村干部李万福痛心地说,毒品曾让很多村民家破人亡,整个村子一度死气沉沉。
年12月、年9月,河津市因毒品咖啡因问题先后被山西省禁毒委和国家禁毒委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