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3/8 18:46:00
面条是寻常之物,过日子却又离不开吃面,特别是早餐。吃面,从早餐吃起,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外面。若是闲,就在家吃。面条口味呢?数高筋银丝挂面最佳,就它了。切好青椒或者红椒外加生姜或者大蒜或者青葱,上锅、倒油、点火,煎鸡蛋或煮鸡蛋,炒辣椒,一起放入碗里,再加盐;然后烧开水,倒入碗里适量,泡一泡姜或蒜或葱;然后,下面,泡面,出面,吃面,OK。如此,色、香、味俱全,味道地道。吃这样的面,能吃出好心情。天天这样吃,天天好心情。若是忙,去外面吃。外面的早餐,麻辣的多,清淡的少,总难吃个称心。面条有圆有扁,泡面可熟可生,吃面加木耳鸡蛋精肉牛肉还是白面,悉听尊便。泡面别太熟,加牛肉,才有嚼头。吃兰州拉面或刀削面也挺好的。当然,最好,拉面也好,刀削面也罢,也别太熟。大碗拉面,加牛肉、香菜、榨菜,吃起来香喷喷,带劲!进城快二十年了,为稻粱谋,四处奔波,快餐日子是生活常态。蜗居小城,常去小吃一条街填饱肚子,满意的屈指可数。蓝溪桥面馆是小城小吃招牌,盛名经久不衰,吃一次却不容易:自带新鲜猪肉,排队等候,老板娘的态度也如晴雨表,飘忽不定。但这里出名早,又是临河而建,位置极佳,蓝溪面口感又好,来往吃客如小河淌水,牵线不断,生意红火。湖南人吃什么都讲究辣,吃面自然也不例外。辣椒、辣酱、辣汤,姓辣的通通上;还不过瘾,上翻天椒,小个子、倒过身子朝天长的那种。大热天里,一碗辣椒面,满头大汗,舒筋活络,通身痛快!后来,重庆酸辣面来了,风行一时。湖南人讲究吃,不怕辣,无辣不欢。四川人辣不怕,麻辣更是特色独具,辣得,吃完了,两片嘴唇还在触电似的抖。又酸又辣,重庆人的拿手好戏,湖南人的首选口味,“一拍即合”。云南过桥米线紧随其后,也风行一时。一反重庆酸辣粉的酸辣,过桥米线走清淡路线,秀才的,探花的,榜眼的,状元的,名称不同,材质有别,但鹌鹑蛋、豆芽、米粉都有,一律清淡。喜欢辣,自己动手,麻油、辣椒粉随便加。兰州拉面也来凑热闹,来势却是不温不火。最大特色,现拉现做现卖现吃,大碗的,小碗的,想辣就辣,想清淡就清淡。比如牛肉拉面,可加辣椒,也可不加辣椒,牛肉汤里略带辣味就行。面食——尤其早餐面食,赶场一般,竞相登场:向东街米粉来了,福建沙县小吃来了,津市牛肉粉来了,桂林鱼粉、卤粉来了……本土的,外来的,麻辣味,酸辣味,这味那味,总不如自己在家做的合口味。家里的也罢,外面的也罢,怎么说,也没有了小时候吃面的味道。小时候,在乡下,吃个面也带几分奢侈。逢年过节,人情往来,筒面甚至散装面,也是与烟酒肉食糖果并列的人情“包封”。别说进城,从乡下去小镇做买卖,早晨、中午、晚上,都是吃面,多是白面,佐料简单之极,连精肉面也舍不得吃——下决心吃上了,满嘴流油,欢喜不尽,甚至还不忘“炫”一回——哪个地方的精肉面蛮好吃……岁月流转,今非昔比,面条寻常,早餐常吃,多在家里,少去外面。面条,加牛奶、水果,吃出营养,吃出好心情,吃出好身体。养生从吃开始,吃得好才会睡得好;吃从早餐开始,早餐从面条吃起。借用一句广告词:好好吃面,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