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29日消息(记者苏平)如何应用大数据、信息化、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服务社会民生,是一道摆在现代城市治理者面前的必答题。日前,记者参加“·指尖城市”活动走访天津市滨海新区、河西区、西青区等地的智慧应用场景,了解天津市智能技术助力城市治理的新举措,感受智能时代以“智”促“治”的天津答案。
智慧政务便捷高效审批制度创新不断推进
站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里,记者看到前来办事的人们秩序井然,每个窗口也没有排长队的现象,很难想到,这个安静平稳的政务服务中心年均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40余万件,而办理业务的领域更是涵盖投资项目、环保城管、建设交通、文教卫生、社会事务、经贸商务、企业设立、税务、消防、公安、不动产登记、人才落户、劳动社保等几十个方面。
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怎么做到如此高效地处理各项业务,原因在大厅中许多的智能应用中可见一斑。
智能引导设备(央广网发滨海新区供图)
大厅中的多媒体智能引导设备可对办事人员进行多维导引,并具备政务公开、办件查询、办事指南等功能,为办事人提供业务办理前的高效引导服务,减少了办事人与窗口间的不必要沟通;在“一站通”窗口,取证人员可在确认身份后进行电子签名,工作人员便会现场打印发放证照,办事人不必在楼上楼下跑,做到了即来即取;在制证中心,各业务室审批印章被集中为一枚智能印章,利用业务流转与指纹识别双管控,自动识别记录使用人、时间、地点,不仅方便快捷,同时做到了印章使用前可控制、使用中可监管、使用后可追溯的印章管理安全。
以上这些智能硬件只是便民服务的基础,滨海新区通过流程再造、结构优化、智能升级等持续不断深化的审批制度创新才是打造智慧政务的“上层建筑”,其中“一企一证”综合改革是审批制度创新的一大成功范例。
据滨海新区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副主任白冰冰介绍,“一企一证”改革将一个市场主体开展多种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项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为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行政许可证。年12月16日,全国首批全新行政许可证在滨海新区正式发放,实现了一证覆盖、拿证即开业,切实降低企业办事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更加便捷高效、活力秩序相统一的营商环境。
一网通办“津心办”各类事项掌上办
今年7月份,贝乐多幼儿园中北园园长刘颖计划在天津市西青区开办一家民办幼儿园,以往开园前期手续都需要几个月的进行审批,让她没想到的是,通过手机上的“津心办”西青旗舰店应用,前后只用了五天时间就通过了审批。
刘颖展示“津心办”APP(央广网记者苏平摄)
“津心办”是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全面推动建设的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目前“津心办”已实现“津心办”APP、支付宝小程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