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网津市市供电公司制砂船上岸助力双
TUhjnbcbe - 2024/12/25 9:45:00

华声在线讯(通讯员:周芳宇)津市,古为荆楚之地,正值澧水九条干支流汇合处,凭借优越的水运条件,过往舟筏商旅在此“傍津设市,贸易互利”,津市由此得名。

明嘉靖年间,津市已形成“千户之聚”的港口集市。清咸丰、同治年间,则“舳舻蚁集,商贾云臻,连阁千重,炊烟万户”,已成为“商人营业辐辏之区”,及至清朝末年,鄂西南和湘西山货、滨湖水产频频在此集散,导致城市发育倾斜于流通领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水运枢纽、流通商埠的城市格局,奠定了津市在澧水流域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活跃在澧水流域的不仅是运送货物的过往船只,轰鸣的采砂船和制砂船也谱写着津市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砂石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在采砂制砂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机械燃油燃烧后排放废气污染环境的问题。河道治理、水生态保护随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如何统筹好砂石开采和澧水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一道难题。为此,国网津市市供电公司积极推动制砂过程中的电能替代项目,通过电动机械替代传统的燃油机械,让制砂更加经济、绿色。

优质服务“助产业”

5月中旬,春末夏初的季节,河风夹杂着泥土和清草的香气拂过碧波荡漾的孟姜垸河面,几艘巨大的采砂船“举”着黑烟囱伴随轰鸣的发动机行驶着,这几艘采砂船正在繁忙地进行采砂作业。头戴安全帽、身着红色马甲、肩背工具包的津市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同志拨开半米多高的草丛,越过岸边大片的滩涂,在该公司领导的带队下专程为制砂客户解决碳排放量较高的问题,针对客户反映的生产经营、用电需求、负荷预测等情况,该公司开展能效诊断,给出电能替代、节能改造等建议,客户对电能替代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表示认可,并邀请服务队登船进行现场查勘。

下码头、上船头,共产党员服务队成员们坐上随波摇荡的小船,经过十几分钟的颠簸,抵达停在河中央的制砂船,随着小船的靠近,机器运转的声音愈加震耳欲聋,船工们的大嗓门也无法准确沟通,他们大多凭借默契用手势交流。经客户介绍,河道采砂制砂主要通过采砂船和制砂船上的挖掘机采掘河底砂矿,传送到船上的料仓,经过筛选、碎散、洗涤、分级后,筛下含矿的细粒物料,尾矿排于船尾后的采空区,废石排于船尾后的尾矿堆。

科学有序的采砂工作既能够清理河床、滩地淤积,保护河道行洪安全,同时还能够带动津市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开采过程中,如何避免燃油对河道、环境的污染,成为企业和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对此,津市公司提出“制砂船上岸”方案,通过传送带将挖掘的砂矿送到岸边建立的制砂厂,用电动制砂替代传统的燃油发电机制砂,节省用能成本,减少工作噪音,降低企业碳排放量。

快速响应“保供电”

因前期改造和后期生产用电,7月25日,该制砂厂负责人通过“网上国网”APP申请高压新装用电业务。第二天一早,津市公司客户经理就和同事来到制砂厂,他们走进临时仓库里,在密密麻麻的设备中查看功率和台数,经统计,该生产线总建筑面积.38平方米,共有传送带32条、振动筛24个、脱水筛30个、清水泵12台等其他用电设备等合计容量千伏安。

在制定供电方案的过程中,该公司发现厂区地处偏僻,距离供电点较远,电源难以接通,为确保项目尽早供电,该公司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抽调业务骨干全程跟踪服务,查勘厂区附近所有接入点位置,开展电网规划立项,通过线路运行环境和工业园区规划,制定了两条专线供电方案,多次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召开供电推进会议,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项目工程,保障供电可靠性。

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后,8月3日,澧水南岸的万吨机制砂生产线线路架设正式开工,为加快施工进度,当日早4时,施工人员已领取开关、横担、导线、铁件、金具等材料到达施工地点。按照现场施工流程,该工程负责人再次对电杆进行严格的外观检查,严禁存在纵横裂纹等现象。随着立杆机拉动牵引绳,工程负责人正在指挥着,保证电杆、电杆的吊点、电杆顶端调整在一条线上,指挥施工人员推动绞磨,注意调整吊绳的松紧程度。当电杆离地面1米的距离时,停止起吊,安排施工人员做好立杆的冲击。随着电杆的起立,施工人员收紧风绳,当电杆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抱杆人员在抱杆两侧扶住电杆,指挥人员指挥绞磨反方向转动,配合抱杆人员将电杆缓慢放置到地面。半个多小时工序下来,施工人员如同“汗”人,面颊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流。紧接着,拆除抱杆、填充杆坑、清理工器具,工作人员又继续下一个立杆工作。

所有施工人员头顶烈日,克服高温、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新建变电所两座、10千伏线路两条,架设线路5.8公里。该公司在电缆敷设、电气设备安装、楼内配电柜调试等关键点提供了专业化现场驻点指导,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大大节约施工时间。

“我们制砂行业是耗电大户,一直以来津市公司与我们积极沟通并提供服务,办理手续、收取资料、定制方案都有专人上门负责,这种主动靠前的态度,我们非常认可和感谢!”制砂产业负责人连连称赞。

全电制砂“促双碳”

12月14日送电后,津市公司多次进行回访,积极向企业宣传相关新政策、新福利,义务为企业检查室内外供用电设备基本情况,排除用电隐患。

以前,船户用电全靠柴油发电机,到港停泊时也不例外。柴油发电噪音大、工作时排放的气味难闻,污染港口环境,让船户和港口居民苦不堪言。如今,车间里运行着一排排电气设备,几十条传送带将粉碎好的砂石传送至振动筛,整个制砂过程几户没有噪音,配合检查工作的张师傅不禁感叹:“关了柴油发电机,感觉整个世界都清静了,同事之间交流终于不需要打手势了。”

除了减少噪音,改造前3艘制砂船年消耗柴油高达约吨,改造后整个厂区只有一台龙工牌铲车需要使用柴油,用于厂内物料转运,年消耗柴油约28.22吨,每年为客户节省用能成本约万元;项目年耗电量.32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粉尘吨;年产砂量在原来万吨的基础上,翻了近3翻,年产值近亿元……“电能替代改造后,既减少了生产的成本,又解决了碳排放量高的问题,真是一举两得!”翻看着企业月度分析报告的制砂厂负责人满怀感激地说。

制砂船上岸的实现迈出了津市船运“以电代油”的第一步,澧水各港口时空相近,山水相连,制砂生产线的投运有利于整合区域内港口资源,完善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加速澧水港口群协同融合绿色发展。

下一步,津市公司将持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加大电能替代推广和跟踪服务力度,深化“供电+能效”服务模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提高电能市场占有率和用户认知度,切实为服务区内用户带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共同守护好津市的这片绿水青山,为“双碳”目标落实贡献电网力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网津市市供电公司制砂船上岸助力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