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尖刀连”医院战“疫”党员突击队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此次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10个英雄群体包括: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尖刀连”,医院战“疫”党员突击队,辽宁、上海、医院医疗队,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医院援鄂重症救治医疗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天津市对口支援恩施州疾控工作队,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院“尖刀连”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医院主动请缨,开辟中法新城和光谷两个院区,余名医护人员与4万余名援鄂医疗队员共同奋战。大家很快通过疑难病例分析发现,导致危重症患者病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而是多脏器损害。
医院立即组建多学科联合的重症治疗攻关团队。由气管插管、护肾、护心、护肝、护脑及精神心理、中医药、临床营养、康复、气切、咽拭子采样、压疮专护攻关、重症救治MDT和金银潭援助共13支小分队组成的“尖刀连”重症救治团队,24小时待命,面向各病区提供临床技术支持,补足专业“短板”,哪里有疑难危重病人就整建制冲到哪里。
护心队为ECOM患者撤机
医院是科学与疫情较量的主战场。抗疫斗争靠的不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科学。有科学思想指导,才会有正确决策;有科学救治方法,才会有积极疗效。事实证明,正是这个团队的科学救治,迅速扭转了危重症患者救治不利的局面。
重症救治“尖刀连”,全流程守护,全天候待命,是与新冠病毒较量的“生命战略支援部队”。
护肾小分队为患者做床边血液净化
在重症高地,他们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累计人,以坚韧的意志和精湛的技术守护生命。他们总结的“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准管理”的科学救治模式,为治疗危重症患者、降低死亡率做出成功探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出色完成任务,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医院
战“疫”党员突击队
江城武汉,洪山脚下,医院门诊大楼前的铭文异常醒目: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今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为了拯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位于疫情中心地带的医院,抽调余名精锐医护人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数月后,疫散花开,九省通衢的武汉恢复正常。白衣勇士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间大爱,融进这座英雄的城市,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
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转运重症患者到ICU病房。新华社发
医院抗击疫情的党员突击队里,有一个特殊的战斗队。江晓静、靳桂明、何东初……这些在医疗领域中经验丰富、视野开阔的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在抗疫一线贡献着他们的知识与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成为抗疫战场上的拳头力量。
大大的黑眼圈、沙哑的声音,医院感染控制科专家靳桂明今年66岁,退休已有6年。疫情之初,医院党委主动请缨:“我参加过抗击非典任务,有20多年的感控经验,疫情防控我来干!”在她的现场指导下,内科楼在48小时内被改造成救治患者的标准病房,为第一时间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何东初带领团队,将科研搬到抗疫战场,第一时间承担国家重点专项课题,结合过去治疗非典、腺病毒的实践经验,开展中西药结合治疗。后来,他的医院的10个病区。
“党员突击队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医院政委卢海波介绍,抗疫过程中,全院发热门诊量达1.3万余人次,新冠肺炎专区累计收治患者人,治愈出院人。
在医院感染科病房护士站内,医护人员紧张忙碌。新华社发
播出预告
9月23日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档
将首播“时代楷模”发布活动
祝贺他们,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