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笔者曾推文“县不一定是县,也或许是个镇”,引起不少热议;而除了“县”字以外类似行政字面上的地名,在诸多热议中发现以“市”字为名的城镇更是数不胜数。之后在相关资料中查阅粗略统计,全国带“市”字的地名竟多达近个,由此更是引起更加浓厚的探究兴趣和猜想,我泱泱大国“城市”究竟何其多众多呢?
其实这些地名当中的“市”并非如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这类的行政称谓,而是固有的本属地名,例如最为特殊的两座城市,一个是湖南的津市,另一个是湖北的沙市。这两座城市如单独的地名称谓就是地方名称,如果在津市上再加一个“市”则是一个行政称谓,即津市市;而沙市目前作为荆州的市辖区,之前也是为沙市市。
湖南津市市但是与津市、沙市极为容易混淆的还有云南的芒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芒市的“市”并未地名而是行政称谓,因此芒市也是我国目前少有的单字地名城市之一;但是作为芒市的前身芒市镇目前依然存在。
除了津市、沙市、芒市,目前在全国各地还有着多个以“市”为名的镇街。例如以最多的湖南省就达近60个;而且在这些“市”镇街当中,不少还都是历史上的名镇,由此也是可以显现虽然作为镇街一级的“市”其实也是最早代表着我国小城镇与市场商贸繁荣历史的。
如以湖南邵东市的两市镇(现为两市塘街道)为例,在有着“三湘”综合实力第一镇美誉的两市镇,还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湖南省民营经济的大本营。在两市镇境内拥有各类民营企业就多达家左右,以及各类综合和专业市场60多个;由此一个两市镇的财政收入也曾是占据着整个邵东的近半壁江山。
除了两市镇这样的经济强镇,另外还有着一些历史名镇。例如陕西渭南的故市镇,作为渭北地区的重要农贸物资集散中心之一之外,地处关中腹地的故市镇还是整个渭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也是有着“渭北首镇”的美誉。
特别是在这些众多的“市镇”当中,重复使用的名镇更为突出,例如以“新市”为名的镇街就多达十几个,多以分布在浙、鲁、川、鄂、皖中东部与南方地区。如浙江湖州德清县的新市镇,除了是座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之外,浙江的这座新市镇还是历史上的江南七大古镇之一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德清县的新市镇历史渊源深厚,自公元年起,新市的商贸文化就可上溯到两晋时期,还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由此可见,当下的德清县新市虽为镇,其实早已就是历史上的“大商贸城市”。
浙江湖州新市镇由于历史的起源与后期发展不同,因此这些“市镇”的含义也是不尽相同。例如在最多使用“市名”的湖南、浙江、江西来看,从字面上研究便是以市场寓意为多数,所以,这些历史上的“街市”也多是以民间市井街坊而来。
如湖南省的枣市、竹市、石市、菜市、硫市、剪市、麦市、鱼市等等以字面寓意或多指一些专业市场。除此之外,在很多地方的“市镇”也独具地方文化特色,如浙江的柳市、阮市、田市、蒲鞋市,江西的腊市、沙市、禾市、洛市、秀市,以及湖南的枫林市、潭市、相市、塘田市、樟市、白果市、紫溪市等等。
再如其他以姓氏或数字寓意的地名,如田市、姚市、龙市、李市、马市、曹市、周市、林市、童市、毛市、董市以及一市、两市、三市、伍市、三七市等等,均是代表着这些“市镇”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渊源。
云南芒市所以说,在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字领域随意一个探索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本文当中不少细节研究多有不尽详实,如有偏颇或遗漏敬请相关人士予以纠正和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