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9月2日讯(通讯员罗钧威王琳何加贝)7月中旬以来,常德市持续高温晴热少雨,在河流水系极为发达的沅澧大地上,先后有大大小小61条溪河断流,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影响。持续的旱情也牵动着不少市政协委员的心,不少委员主动投身田间地头一线,为全力打赢抗旱救灾保丰收这场硬仗贡献政协力量。
志愿服务在一线
整个8月,市政协委员、常德久丰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李志强都留守在桃源县杨溪桥镇,他关心的不只有合作社已经受灾的多亩常德香米,更忧心周边农户栽种的茶叶、苗木等经济作物。“相比我的这些水稻,茶叶、苗木多种在山区丘陵上,引水灌溉更为不便,受旱情影响也更为严重”,李志强说。他主动拿出公司设备,积极衔接相关部门,尽可能帮助农户从水库、堰塘、干渠等地调水灌溉,并帮助已受灾农户做好保险报损,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津市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和人资环委主任全林平是常德市政协委员,同时也是津市市政协农工党界别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津市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极端干旱天气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领入驻工作室的政协委员和农工党员,顶着近40度的高温,到毛里湖镇、白衣镇、新洲镇等地帮助农民群众清沟除杂、提水灌溉,并为部分农户家中送去抗旱物资。
技术指导在一线
常德是粮食生产大市,粮食产量和面积已连续18年稳居全省第一,8月正是中稻灌浆成熟期、一晚抽穗杨花期,持续高温少雨也对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吴仁明是资深的水稻种植技术专家,上半年他刚刚参与了全省政协系统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专项监督,8月又当上了市农业农村局粮食生产抗旱专家指导组组长。整个8月,他都投身在田间地头,带领技术队伍指导粮食生产,帮助种粮农户抗旱保收。
“因为持续高温少雨,今年大部分蔬菜品种提前退出生产环节,部分秋播蔬菜育苗移栽时间推迟了10天以上,我们为此专门制定了常德市蔬菜生产抗旱减灾技术意见”,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科科长杨宇说。发生旱情以来,杨宇跑遍了全市9个区县市,深入40多个乡镇,实地调研了解了全市经济作物受灾情况,石门的柑橘、桃源的茶叶、汉寿的蔬菜都让他十分揪心,这份技术意见的制定和发布,也是他参与抗旱救灾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调度指挥在一线
常德市水利部门也把对高温旱情的早研判、早部署、早行动落到了实际工作中,6月份,市防指就制定了《常德市年加强防旱抗旱工作专项行动方案》。“我们抓住了6月底和7月初的两次降水机会,在准确研判不会出现汛情的情况下,共拦蓄尾洪15.81亿立方米”,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局局长汪军华认为正是抢抓有利时机蓄水保水,才为后续农业调水用水抗击旱情争取了主动权。
市政协委员、桃源县水利局副局长沈玲经历了一个难忘的夏天,往年多在抗洪,今年却在抗旱。7月下旬开始,桃源县平均温度在35℃以上,未发生一场有效降雨,一些山区群众的日常生活用水因高温旱情受到严重影响。沈玲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她带领农村供水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坚守在一线,全面监测农村供水,科学调度水源水量,按照生活饮用优先原则,帮助指导乡镇保障群众基本用水需求,8月中旬以来,已累计组织为13个乡镇群众送水1.6万吨。
高温虽有缓解,旱情依然持续。抗旱救灾保丰收的战役仍在进行,常德市政协委员将继续坚守在一线、履职在一线,以实际行动彰显政协委员的担当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