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红色之旅北里村之行
TUhjnbcbe - 2024/5/5 16:32:00

壬寅夏之初,从网上看到李忠厚先生的《北里村,抓把泥土也能攥出红色汁液》的纪实文章,读来让人思绪万千,心旌摇动。近日与他相约前往北里村,实地了解当年血雨腥风的红色历史,平慰了自己的一桩心事。

北里村位于河津市区东边。从市区到北里约十公里路程,沿途田林成方,路渠整洁,柳绿松翠,鸟语花香,美景如画,美不胜收。但见麦浪翻滚,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诗:“宿麦畦中雉鷕,柔桑陌上蚕生”,令人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北里村是河津市十六个老区村之一。在战火纷纷的年代,这里曾经孕育了红色革命萌芽,奠定了红色河津之根。年,红军东征来到北里,曾在该村短暂驻扎,村民李喜才、李学子父子护送红军连长从深沟转移至吕梁山,后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解放后,河津县委、政府授予李喜才父子“拥军模范”、“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并立碑纪念。北里村北、东、南三面环沟,沟深林密,比较隐蔽,加之东靠稷山,比较偏远,国民政府疏于管理,地下县委书记马平定便隐居在老舅李牛子家开展革命工作,后经乡及地委批准,河津地下县委便驻扎在北里村。县委书记马平定被选为党的七大代表,就是从北里村出发,跋山涉水前去延安参加会议的。年,河津解放一年后,王震司令员率领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从禹门口西渡黄河,解放大西北。医院就驻扎在北里村。北里村一批热血青年踊跃参军或支前。该村优秀青医院护士班长,受命领队将宝鸡战役负伤的余名解放军战士医院治疗。当时有余名身负重伤的战士,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红色之旅北里村之行,告慰人心的是红色的土壤,红色的基因,得到了红色的传承。村里恢复了地下河津县委旧址,恢复了西医院旧址。告慰人心的还有,复转返乡的李雪广等老同志,坚持为长眠北里的无名烈士护理坟园数年,村里每年清明节组织少先队员凭吊纪念,进行红色教育。更有像李忠厚、吴晓征、陈振生等仁人志士奔赴太原,运城等地,查找烈士籍贯姓名,将这段尘封的历史公之于众。目前,村党支部、村委会正在积极寻求上级支持,筹备建设烈士陵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红色江山血染成,烈士仅有无名茔,岁月如烟匆匆过,何时立碑躹三躬”。北里红色之旅,令我心情沉重,特拟诗几句,以表纪念。

医院,有河津市楹联学会为传承红色文化,组织市内联家编撰的红色楹联。其中范青山老师医院所撰的“马饮西河虎旅不容伤虎气,兵疗北里龙泉再淬放龙光”一联,气势磅礴,提气给力,把我们引入当年救死扶伤的场景。

如今,北里村修建了大气的文化广场,高大的标志性建筑“警钟常鸣”屹立在广场中央,它告诫人们勿忘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广场走廊连贯,亭阁数座,楹联装点,气息浓郁。“德雨润心老区已筑千年梦,鸿图悦目大笔更书万代功”。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北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派生机勃勃新景象。这不正是当年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追求的幸福生活吗?

愿北里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北里村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卫降泽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色之旅北里村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