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金蕾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肖洋桂雨水停歇,洪水消退。7月16日傍晚,记者来到津市澧水沿江风光带,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顺着潮水退势清理淤泥,成片成片的公园广场、绿化景观、亲水平台恢复了原貌。市民三三两两闲庭信步,沿江风光带恢复往昔热闹。津市澧水沿江风光带全长3.8公里,沿线建有人行步道、公园广场、亲水平台,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澧水水位暴涨,洪峰水位超警戒线1.98米,沿岸在洪水中泡了7天7夜。洪水消退后,沿河景观设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淤泥,最深处淤泥有一两米厚。顺着潮水消退清淤,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二三,走!一二三,走……”在羊湖口附近的亲水平台,响亮的“劳动号子”吸引附近市民驻足。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七八人一组,每人手持一把挡板,横排并在一起,合力将淤泥推到洪水中。其他志愿者连忙用高压水枪顺势冲洗,有的拿着扫帚紧跟其后清扫。一会儿工夫,亲水平台被清洗干净,绿化植被重现生机。沿江风光带面广、淤泥厚,洒水车等机械进不去,津市市防指决定以分区分片方式人工清淤。记者看到,沿线志愿者手持木板、铁锹、铁耙等各种工具清淤,淤泥厚的地方常常需要数人协作才能完成。在九码头闸口附近的亲水平台,只见1名志愿者使劲推着一个长约0.8米、宽约0.5米木板,前面1名志愿者则背拉绳子牵引向前。大家咬紧牙关,合力将平台上厚厚的淤泥推到澧水中。连日来,津市余名志愿者齐上阵,一寸一寸地将残余泥沙冲洗干净,共同完成澧水沿江风光带的清淤工作。由于洪水淹过的地方极易滋生病媒蚊虫,当地还将全面消毒杀菌。